天津博物馆商代直线纹玉圭
天津博物馆商代弦纹有领玉璧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商代的治玉工艺!商代玉器留传下来的不多,但依然可以一睹商代王室玉器的风采。按照古文献的记载,商代王室拥有的玉器数量十分庞大,并且治玉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新乡市博物馆商代龙首玉觹
尤其是开料、制胎、钻孔、镂空、雕琢和抛光诸多工序的制作水准,都令人叹服。运用这些工艺,即使在今天要想做出较好的效果,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聪敏的商代工匠做到了!
新乡市博物馆商代虎形玉佩
天津博物馆商代象形玉佩
虽然迄今尚未发现商代砣具遗物,但学者们多确认青铜铸造业发达的商代已较普遍的运用了砣具。
商代玉器纹饰线条多作弧形,随形弯转,柔和而流畅,线与线相接密合,在一些玉璧上还能够雕琢出成组的同心圆阴线纹,线线间距仅0.1—0.2厘米,最大弧径可达到20厘米左右。这些纹饰若不借助砣具及机床加工工具是很难想象如何雕琢出来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羽冠人形玉饰
天津博物馆商代龙纹玉饰
玉匠们在治玉时先将玉料剖成体厚不足1厘米的圆形片状的粗胚,将规整的加工成璧环类,其余的则再切割成二等分或三等分用来制玉璜和动物形、人物形的佩饰。
天津博物馆商代虎形玉佩
天津博物馆商代牛首形玉饰
圆雕所用玉料则“就砾石形玉料的原来形状和大小设计造型”或“将玉料切割成圆柱状或方体状而后细部雕琢成器”。
雕琢纹饰往往依图雕纹,先在器体上面绘出纹样,然后运用阴刻、阳刻、镂空透雕等多种技法,沿纹样先细后粗先浅后深反复雕琢,直到使线条流畅纹样醒目舒展为止。
故宫博物院商代玉璋
商代的钻孔技术相当高超。由于当时可能运用了青铜金属钻具,玉匠们能够在玉器上轻松自如的钻出各种孔径的圆孔,甚至制出了一件长达17.80厘米的玉管。
首都博物馆商代玉戚
湖北省博物馆商代玉璜
此外,商代还发展了铜玉铸接、镶嵌、套环、俏色等多种特殊工艺,从而使商代的治玉工艺水平有了全面的提升。特别是俏色玉器,能够利用玉料天然色泽和纹理特征巧妙的雕琢出形神兼备的动物形象。
商代俏色玉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