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唐代,因为我在前面的连载中将唐代玉器的特点和细节写过十几篇文章,(有兴趣可以翻阅头条前文)这次就从历史文化的背景,介绍一下那个充满阳光、富裕、祥和和包容的时代。
一、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文化艺术空前繁荣。
唐代玉器在秦汉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摆脱了传统礼仪的束缚,开创了世俗化、生活化的倾向。在艺术效果上融合外来文化之长,着眼于揭示主题的精神世界,在品种和风格上有了突破性发展。
唐代的艺术精品让我们从中不仅能看到唐代绘画,书法艺术对玉器装饰影响的痕迹,也能窥见唐代金银器、陶瓷器、雕塑艺术在玉器造型方面的反映,创造出一幅全新的时代面貌。
隋朝虽立朝仅37年,却也如同昙花一现的大秦帝国一样,为盛唐的迸发积淀了大量的坚实基础,我们现在不能不承认,嬴政的政治胸怀和书文统一的是汉朝延续超过三百年这个魔咒的前提保证,同样也只经历两代的隋亡政府,创立并开始公开推行的文官考试制度,打破世袭垄断,从民间选拔优秀人才的制度被后世所推崇和延续,唐时也予以斟酌地推行,只是到了宋朝时期,才被逐步确定为三年一试的会试制度。
秦始皇在位时还做了一件劳民伤财,却造福后世的庞大工程,修建长城;在饱经游牧骚扰的农耕文明中,这种被动的防御工程却使我们后世一直享受着秦时的安宁。隋朝的第二位继位者杨广,也是做了一件在历史上以不顾民命的宏大工程,开创大运河使我们的水道交通裨益于其后之朝代,既深且远。大运河不仅沟通了长江与黄河,最终一直延伸至于华北平原。这种不体恤民间百姓痛苦的庞大工程,加诸征伐高丽的失败,使隋朝的覆亡有如其勃兴的遽速。
秦建都城是在咸阳,西汉建都在长安,东汉迁至洛阳,隋建国都于长安,唐立国后重建长安为都城,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最为瞩目的辉煌首都,东西6英里而南北五英里,这座1000年以前建造的都城,当时的面积为今日西安市的8倍,其南北驰道宽500尺。
这样的一个拷贝和翻版的模仿在亚洲也能找到实例,就是当日本于8世纪经营奈良及京都时,他们不仅认真地仿效于长安设计,只不过规模构成都被压缩了一些而已,他们也认为朱雀门及朱雀大道的名称(原系金陵街名)幽雅可颂,也照样原封不动的采用。
二、唐代文化繁荣和包容性格的原因
唐立国初以均田制、租庸调等制度,奠下立国的根基,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彩多姿的大唐风采。
唐代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中带有世界主义色彩最浓厚的时期,一方面皇室家族的李家虽自称是华夏族贵族血统,但其先祖历仕异族,与曾与少数民族通婚,据史料记载,公元630年时,唐将李靖大败突厥以后,突厥就推戴唐朝皇帝(本身也有突厥血统)为“天可汗”。回纥为另一种突厥语系的民族,则不战而降。吐蕃为藏民族,其王因文成公主嫁而和亲。只有高丽不服唐帝国的节制而长期抗命,直至公元668年年,平壤开始为唐军占领。匈奴与柔然(蠕蠕)寇边的情形已成往事,刻下强有力的游牧民族为突厥,其名号据说在北魏时期已出现,至隋而见于史传,以后还要与西文之Turks等量齐观,成为整个语系内诸民族的通称。
唐代不仅是最具备包容性的时代,也是将中国文化推崇至世界色彩文化舞台的朝代,承袭汉代遗存的文化精粹,不仅仅是“汉人”的称谓取代了“华夏”的标注,又增添了“唐人”的称呼,唐代的文化影响力直到现在,也是子孙引以为豪的“自谦标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不仅创造了世界的财富中心和文化中心,而且也是生存在那个时代的精神文化财富,不仅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就是当时的许多外国人,争相到这块热土求学和就业,这也是他们曾经向往的天堂社会。甚至一直到现在,很多地方,我们还可以听到,影视剧以“唐人师兄”的称谓,很多在外国居住的华人被叫做“唐人”,而在世界各地,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很多都有叫做“唐人街"的聚集区,就连中华传统的服饰也叫做“唐装”。
春节将近,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唐人街的各种活动和张灯结彩的喜庆氛围,我在国外生活时,小城里面所有的华人汇聚一堂,转播春晚,共聚共欢,唐代那泱泱大国的风韵仍影响至今。
盛世唐朝,犹如那飞天一般,载歌载舞,歌舞升平。
三、唐代玉器的基本特征
目前所见之唐代玉器大多出土于那些与帝王、达官显贵有关的地方,数量之多、品位之高都是空前的。
玉器种类有礼玉,葬玉、实用器皿,装饰佩玉、宗教玉器、工艺品等,礼玉不仅见于璧,等,新出现了圭、璧、玉册和玉带饰,葬玉仅有蝉、猪等。佛像玉器出现了佛像、飞天。工艺品多为像生圆雕和陈设玉。
唐代玉器最大的特点是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器物为主,造型、装饰和用途都趋于统一,功能明显。最具特色的作品是当时发达的实用器皿、装饰佩玉,数量很大。
它们大多都是实用性玉器或陈设性工艺品,由于受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品位的影响,它们已失去了曾经有过的浪漫与神秘色彩。
四、唐代玉器的鉴赏要点
唐代玉雕非常重视阴刻线条的运用,是借用了绘面艺术中的线描手法,有宽深、细浅的特点,或用以勾勒轮廓,或用以表现细部。
同时,因受雕塑技法、金银器等工艺的影响,多综合运用圆雕、浮雕、隐起,阴线刻的技艺,使玉雕器物有了丰富的立体感和强烈的动态感。
纹饰题材广泛,有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和人物等,已完全摆脱了汉代的影响。
常见有雁、孔雀、寿带鸟,叶、牡丹、宝相花(即莲花),还有蜂、蝶、螭、鹿、龙,以及兽面纹、水波等。
动物及花鸟图案多接近自然界中的实物,写实而少有夸张的色彩。
在我免费推广的文字专栏系列下方,还有专门的鉴定方法介绍课程,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字对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学习玉器的鉴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课程,不仅有各种鉴定识别的方法,还有如何利用自己的收藏,实现以藏养藏的梦想,50堂课程,只需要付出一包烟钱,转发订阅成功,还可以分享50%的培训费用,看看其他学员的好评和课程的目录,还不赶快动动手指,跟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